言语


拼音:yán yǔ

词性:动词

注音:一ㄢˊ ㄩˇ

结构:言(独体结构)语(左右结构)

造句

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

这个人脾气暴躁,常常是言语未落便大打出手。

这篇课文虽然言语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

朋友间因为一点言语差错就一刀两断,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小华这孩子性格内向,在人前不爱言语。

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他对不同的人就用不同的表情和言语,就像变色龙一样,随时改变自己的颜色来附和他人。

要保持言语的轻柔和温顺,或许你明天就会自食其恶果。

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我好去送你。

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

解释


词语解释:

[ yán yǔ ] :

(名)说的话: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


[ yán yu ] :

说;说话:你走的时候~一声儿。问你话呢,你怎么不~?


引证解释:

⒈ 说话;说。

引《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水浒传》第六九回:“史进只不言语。”
《红楼梦》第四三回:“宝兄弟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也不传人跟着,就出去。”
老舍《骆驼祥子》十五:“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⒉ 吩咐;命令。

引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着我来悔这门亲事。”
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自家张千是也。奉老爷的言语,押着王月英到相国寺里去。”
《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黄信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

⒊ 禀报。

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⒋ 争执。

引《西游记》第五九回:“前年在火云洞,曾与罗刹之子红孩儿有些言语。”

⒌ 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参见“四科”。

引《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
邢昺疏:“若用其言语辩説以为行人,使适四方,则有宰我、子贡二人。”
唐韩愈《进士策问》之十二:“德行若颜回,言语若子贡。”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九》:“三公坐而论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语、文学之职也。”

⒍ 言辞;话。

引《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
孔颖达疏:“凡言语有疑则称疑,无得以身质成言语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误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安抚莫信,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甚言语!”

⒎ 指闲话,不满意的话。

引《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李公亦尝荐魏公,曾惹言语。”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见未来接,便多住了一两日。这家子就有些言语出来道:‘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清洪昇《长生殿·傍讶》:“原来虢国夫人,在望春宫有了言语,纔回去的。”

⒏ 指词章,文辞著作。

引汉班固《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宋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一:“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
《三国演义》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玄德、关、张三战吕布。”

⒐ 喻虫鸟鸣叫。

引唐陆龟蒙《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宋赵鼎《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元王士熙《竹枝词》:“山间白雀能言语,莫学江南唱鷓鴣。”

⒑ 指口头语言。

引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国语词典:

说话。

如:「等我过去言语一句,你再进来。」

网络解释:

言语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指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字义分解


读音:yán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读音:yǔ,yù[ yǔ ]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 yù ]

1. 告诉: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