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帽


拼音:liáng mào

词性:名词

注音:ㄌ一ㄤˊ ㄇㄠˋ

结构:凉(左右结构)帽(左右结构)

造句

几分钟后他从公园里跑出来,一条珍贵的金鱼躺在他的凉帽壳里。

转眼夏至到,防暑很重要;出门带把伞,没伞带凉帽;人体消耗大,吃饭要吃好;入夜难入眠,提倡睡午觉;经常洗洗澡,运动不可少;祝愿你有个凉爽的夏天!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是既保持了凉帽原有的遮阳性能,又使其具有了风凉效果。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大暑到,出门带把伞,没伞带凉帽;人体消耗大,吃饭要吃好;入夜难入眠,提倡睡午觉;经常洗洗澡,运动不可少;祝愿你有个凉爽的夏天!

除此之外,甘坑凉帽还有扫桐油、剪帽圈、捻帽褶、编“帽蛇”、削帽框、弓帽、合帽、扎藤等工序。

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日射病”。

面值一元四角的邮票,小熊婶婶头戴客家凉帽,素色的大衿衫印上游鱼图案。

那个戴着凉帽吃棒冰的男人,则早已如同脱兔一般,看不到了人影。

需要使用凉帽的时候,您得先把帽子弄湿,这样当水分蒸发的时候,就能使您的脑袋凉快下来。

解释


词语解释:

凉帽liángmào

(1) 夏天戴的遮挡阳光的帽

(.好工具)英summer hat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凉帽”。

⒉ 古代官吏夏秋间所戴的一种缨帽。 清制,官吏每年立夏节前换戴凉帽。四品以上用片金里,五品以下用红缎里。

引元萨都剌《上京即事》诗:“昨夜内家清暑宴,御罗凉帽插珠花。”
元俞琰《席上腐谈》:“近时凉緇巾以竹丝为骨,如凉帽之状,而覆以皁纱,易脱易戴,夏月最便。”
清昭槤《啸亭续录·帽头毡帽》:“惟老翁夏日畏早凉,用青缎缝纫衬凉帽下,如今帽头状,初不以为燕服也。”

⒊ 夏天用以遮阳避暑的帽子,多用麦秸等编织。

引《人民日报》1961.5.6:“生产凉帽缺少草辫子,工人们就利用当地的芦柴,试制芦柴凉帽。”

国语词典:

夏天遮阳的帽子。

网络解释:

凉帽 (客家地区服饰)

客家凉帽是一种汉族特色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客家妇女要和男人一样下田种地,那时的妇女不能随便抛头露面,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就可避免违俗。此帽经过不断改良,慢慢发展成今天的客家女性专用的凉帽。

字义分解


读音:liáng,liàng[ liáng ]

1. 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2.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

读音:mào

帽mào(1)(名)帽子:呢~|箬~|草~。(2)(名)(~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儿|螺丝~儿|笼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