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ǐng zhú
注音:ㄅ一ㄥˇ ㄓㄨˊ
结构:秉(独体结构)烛(左右结构)
造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豪门大户笙歌鼓吹,王孙公子秉烛夜游,在这种“繁华”的背后,汉末洛阳却已到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境地了。
游览北海公园的灯会,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天壤之别。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李老师总是秉烛达旦地为同学们批改作业。
游览灯会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天壤之别。
哦,那你去帮我冲杯浓茶来吧,今晚说不得我还得重温下当年秉烛夜读的滋味了。
也许在某一个晚上我也会踱步而进,秉烛夜读。
朔先生,中国古人最爱秉烛夜游,玛旁雍措湖的夜景极美,外地游客来了,全都流连忘返。
何志成回到家里,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有点累了,不想秉烛夜游。
解释
⒈ 谓持烛以照明。
引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梅尧臣《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持烛、燃烛。后用以比喻夜以继日。《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也作「炳烛」。
字义分解
秉bǐng(1)(动)拿着:~烛。(2)(动)掌握;按照:~公处理|~政|~国。
烛读音:zhú烛(1)本义:(名)火炬。(2)(名)蜡烛:~光|~台|火~。(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