襻膊


拼音:pàn bó

注音:ㄆㄢˋ ㄅㄛˊ

结构:襻(左右结构)膊(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宋代的一种挂在颈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

引证解释:

⒈ 宋代的一种挂在颈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参阅“襻膊儿”。

引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调。可知它是宋代劳动人民为便于操作而发明的通用工具。特种的才用银练索,一般大致不外丝麻作成。”

网络解释:

襻膊

又称臂绳。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用襻膊来绑住袖子方便作业,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写到“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饪。这种用一根绳子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中国人的原创,在日本各种动画和影视剧里常常可以见到,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日本自生的产物。

字义分解


读音:pàn

襻pàn(1)(名)中式服装上扣住纽扣的布环。(2)(名)形状或功用像襻的东西。(动)把分开的东西用线或绳子等绕住;使连在一起。

读音:bó

膊bó(名)胳膊: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