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粟


拼音:shū sù

注音:ㄕㄨ ㄙㄨˋ

结构:菽(上下结构)粟(上下结构)

造句

人与人患隔而不亲,亲民之事,心兼富之教亡,未有不使民菽粟如水火而责以仁者。

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秦说碑帖》中指出,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农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绳墨。

古者以布帛菽粟不可尺寸抄勺而均,乃为钱以通贸易。

今岷嶓款服,蜀汉沃饶,闾里富於猗陶,菽粟同於水火。

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百姓流离,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

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

晋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

为人之学者,父子夫妇昆弟之道,布帛菽粟之宜也。

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一天也不可废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如同布帛菽粟之于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

解释


词语解释:

菽粟shūsù

(1) 泛指粮食

例布帛菽粟英grain

引证解释:

⒈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引《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桓宽《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宋樊仁远《浮云居士曾公行状》:“赴人之急甚己之私,飢者菽粟,寒者綈纊。”
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甚至把小说比作空气和菽粟。”

国语词典:

豆类及谷类。

网络解释:

菽粟

菽粟,汉语词汇。拼音是shū sù,指豆和小米,泛指粮食。在豫南,菽粟指的是高粱;玉菽粟,指的是玉米,也称包谷。

字义分解


读音:shū

菽shū(名)豆类的总称。

读音:sù

粟sù(1)(名)谷子。(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