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ān guǒ
词性:名词
注音:ㄍㄨㄢ ㄍㄨㄛˇ
结构:棺(左右结构)椁(左右结构)
造句
马丁尼用棺椁将这位母亲的尸骨收殓,对我们说“她是个谜。”。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
一等陪葬人员自然最有尊严,被毒死后,风光大葬,并在苗王身边享有一席之地,并赐予棺椁,后人也可以因先人陪葬,在当地获得一官半职。
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以是莫知事治棺椁,后极坚致,理其家尤备,此皆有古道,非常人所可及。
在这座墓的棺椁与档板之间的淤泥中还发现一件大牍,出土时与漆耳杯、夕勺等随葬器物混在一起,保存完好。
我凑上前一看,这铜棺椁中没有内棺,里面竟然横放着的是一尊圆形的青铜鼎,并无任何尸骸。
这可不是棺材,这叫石椁,棺椁,棺椁,木头棺材在这石匣子里边呢,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肯定是一高干,说不定是个王爷。
考虑以后迁回河南巩义祖陵区内,所以棺椁葬得比较浅,盗掘起来很容易。
“黄肠题凑”,合起来解释就是指,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而成的框形结构,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解释
棺椁guānguǒ
(1) 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英inner and outer coffins⒈ 见“棺椁”。亦作“棺槨”。亦作“棺郭”。
⒉ 棺与椁。
引《易·繫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绞衾、壙袭之度。”
《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苏轼《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棺槨十袭閟精圜,神光昼夜发层巔。”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一套棺椁重约一万斤,要耗费成千上万的人工才能造成。”
⒊ 泛指棺材。
引明徐霖《绣襦记·诡代僦居》:“[丑]妈妈忽得暴疾,如今将垂死已。[旦]呀,怎么好!他衣衾棺椁何曾备!”
《花月痕》第四三回:“赞甫、雨农领著穆升,照料衣衾棺槨,用的棺就是停放楼下那一口。”
陶钝《第三件棉袄》:“为了制办衣衾棺椁,发丧出殡,又取了一份四分利的钱。”
棺材和套在棺外的外棺。
字义分解
棺guān(名)棺材:盖~论定。
椁读音:guǒ椁guǒ(名)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