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虎


拼音:xiē hǔ

注音:ㄒ一ㄝ ㄏㄨˇ

结构:蝎(左右结构)虎(半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蝎虎xiēhǔ

(1) 〈方〉谓厉害

[.好工具]英terrible;formidable

(2) 见“壁虎”。也叫“蝎虎子”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蝎虎”。

⒉ 守宫;壁虎。

引宋苏轼《蝎虎》诗:“黄鷄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元乔吉《水仙子·怨风情》曲:“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乾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述异·物性相制》:“壁虎復以尾逗之,迅速缩去,蝎螫之不中,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蝎遂不復动,盖已死矣……闻壁虎以是术制蝎,百不失一,盖其以蝎为粮也久矣,故又谓之蝎虎云。”

⒊ 方言。厉害。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四回劳工,数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三章二:“这几天的情况可蝎虎啦, 日本军带了全部伪治安军去山地‘讨伐’。”

字义分解


读音:xiē

(名)蝎子:~虎|蛇~。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