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丁


拼音:cì dīng

注音:ㄘˋ ㄉ一ㄥ

结构:次(左右结构)丁(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2.(.好工具)次子。

引证解释:

⒈ 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引《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

⒉ 次子。

引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无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网络解释:

次丁

次丁:cì dīng/zhēng: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2.次子。

字义分解


读音:cì

次cì(1)(名)次序;顺序:依~进行。(2)(数)第二:~日。(3)(形)质量较差:~品。(4)(量)回、趟:第一~。(5)(名)中间:襄~。(6)(名)出外远行路上暂行居住的处所:舟~。(7)(名)姓。(8)(形)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读音:dīng,zhēng[ dīng ]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