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粟


拼音:máng sù

注音:ㄇㄤˊ ㄙㄨˋ

结构:芒(上下结构)粟(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穬麦的别名。 2.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好工具]疙瘩。

引证解释:

⒈ 穬麦的别名。

引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蔬穀下·麦》:“《食物本草》:‘穬麦,又名芒粟。’”

⒉ 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引宋梅尧臣《潘歙州话庐山》诗:“坐石浸两骹,炎肤起芒粟。”
宋陆游《客中夜寒戏作长谣》:“寝衣触体起芒粟,鼻息嘘润成冰凌。”

网络解释:

芒粟

芒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nɡ sù,是指穬麦的别名。

字义分解


读音:máng

芒máng(1)(名)草本植物;生于山地和田野间;果实多毛。(2)(名)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读音:sù

粟sù(1)(名)谷子。(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