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神


拼音:tiào shén

词性:动词

注音:ㄊ一ㄠˋ ㄕㄣˊ

结构:跳(左右结构)神(左右结构)

造句

她以为巫婆跳神就能治病,这说明你是愚昧无知。

她以为巫婆跳神就能治病,真是愚昧无知。

他被带到阿孟旺面前,须发凌乱,神情狰狞,两眼血丝密布,看去有如跳神大典上的恶鬼。

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

肉颤心惊肉跳神惊肉跳心惊丧胆亡魂三魂出窍。

跟好人学好人,跟端公学跳神;形势比人强,环境改变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其实萨满野祭与民间跳神驱鬼有很大的不同,野祭的根本还在于祭祀。

据说藏戏源于“跳神”这种讲述神鬼故事的宗教舞蹈。

无论前面的希曼等人行走多快,这几人都脸不红心不跳神色自若,不紧不慢跟在他们的身后。

有跳神舞、巫舞、霸王鞭、唱大本曲等。

解释


词语解释:

跳神tiàoshén

(1) 一种封建迷信活动,神汉或巫婆装作鬼神附体而乱舞乱说,据说能驱邪医病

英sorcerer's dance in a trance

(2) 见“跳布札”

英Lamaist devil dance;ceremonial dance performed by the Lamaists in exorcism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民间治病的一种迷信活动。女巫或巫师装出鬼神附体的样子,乱说乱舞,认为能给人驱鬼治病。

引《元典章新集·刑部·禁聚众》:“大都街上多有泼皮厮打底跳神师婆,并夜聚晓散底,仰本部行文字禁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济俗:民间有病者,闺中以神卜。倩老巫击铁环单面鼓,婆娑作态,名曰‘跳神’。”

⒉ 犹跳布札。参见“跳布札”。

引清昭槤《啸亭续录·射牲》:“今坤寧宫跳神仪,凡牲入,上迎出户,俟牲进,上随入。”
端木蕻良《红夜》:“每到冬月十二那天,跳神便开始了。”

国语词典:

满洲习俗。岁时祭神,由喇嘛穿上彩色神装,戴各种奇形面具,执刀跳舞进牲,并且吹奏法器、诵读经文,以驱邪祈福。

网络解释:

跳神 (跳神:民间风俗)

跳神,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民间巫卜风俗。是藏传佛教寺院最隆重的祭典活动之一。跳神面具多为立体雕刻面具,也有少量平面的布面具。跳神面具除表现佛像、菩萨像、历代高僧圣人像之外,更多的是表现“益西巴”和“吉德巴”两大类邪法中的各类神仙鬼怪,这些护法神灵的职责是护卫佛法和修行佛法之人。

字义分解


读音:tiào[ tiào ]

1.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2.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3. 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读音:shén

神shén(1)(名)迷信的人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也指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位|财~。(2)(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用兵如~。(3)(形)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速|~效。(4)(名)精神;精力:费~。(5)(名)(~儿)神气:~色|~情。(6)(形)〈方〉聪明;机灵:这孩子真~。(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