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选


拼音:jiǎn xuǎn

词性:动词

注音:ㄐ一ㄢˇ ㄒㄨㄢˇ

结构:拣(左右结构)选(半包围结构)

造句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不是显给众人看,乃是显给神豫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这些替代拣选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不准确际的,假使戴高乐对英国的描述是无误的,他对欧洲以及它将何如被全球化改动的见解也是舛讹的。

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愿你用手帮助我因我拣选了你的训词。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用吹捧而成就的,而是由时间拣选的。

对待英国来说真正的危急在于,完全欧盟员之外的拣选都是不准确际的妄想。

上议院议员是被辅弼拣选出来,而被总督委任。

妈妈从这些衣服中拣选出了一件最漂亮的送给李阿姨。

他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

解释


词语解释:

拣选jiǎnxuǎn

(1) 挑拣选择

例拣选豆粒英select

引证解释:

⒈ 挑选。

引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三公明知二州之要,尤宜拣选。”
唐韩愈《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慢慢拣选一个佳壻与他,也完我做亲眷的心事。”
柔石《二月》四:“假如我在路上预想一想我对你应该弹些什么曲,适宜于你底快乐的,那我断不会拣选这一个。”

⒉ 清代官制用语。谓在官员中选择任用。

引《清会典事例·吏部·满洲铨选》:“遇有满洲蒙古题缺主事缺出,先由题署内拣选题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由拣选知县,在法兰西打仗那年, 广西边防上得了一个保举,过了同知、直隶州班,指省到了湖北。”

国语词典:

挑选、选择。

网络解释:

拣选

拣选,指挑拣、选择。清代谓在官员中选择任用。《圣经》中“被拣选的民”指各国中那些聆听并顺从了神的道的人。在选矿中亦有拣选概念,常用作矿石的预选。

字义分解


读音:jiǎn

拣jiǎn(动)挑选:~要紧的说。拣jiǎn同“捡”。

读音:xuǎn

选xuǎn(1)(动)挑选:筛~。(2)(动)选举:~民。(3)(名)被选中了的(人或物):入~|人~。(4)(名)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文~|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