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拼音:là zhú

词性:名词

注音:ㄌㄚˋ ㄓㄨˊ

结构:蜡(左右结构)烛(左右结构)

造句

老师犹如蜡烛,点燃自己的身体,照亮了每个学生。

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

这屋子里积案盈箱,你可要小心手中的蜡烛。

现在的花用灯泡取代蜡烛,这样更加安全环保。

老师,您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亮;您是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您是米兰,默默的奉献自我。

我多么希望再过一次生日,多么希望再吹一次蜡烛。

蜡烛的周围流着烛液,不,那并非烛液,它是蜡烛流出的眼泪。

老师是蜡烛,只会无私地奉献。

偌大的一间屋子,一支蜡烛的光显得非常暗淡。

倘若我是一支蜡烛,我便会倾尽自己的生命来创造光明。

解释


词语解释:

蜡烛làzhú

(1) 蜡制的固体照明用品

(.好工具)英wax candle; wax light

引证解释:

⒈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饮酒醉……举蜡烛火掷伯仁。

引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宋汤恢《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茅盾《陀螺》五:“从早晨就供在客堂内长桌上的一对红而且粗的蜡烛已经明晃晃地点着了。”

国语词典:

用蜡或油脂制成的烛,多用于照明、喜庆或祭祀典礼。

网络解释:

蜡烛 (石蜡照明物品)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字义分解


读音:là,zhà[ là ]

1.动物、植物所产生的,或石油、煤、油页岩中所含的油质,常温下多为固体,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作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2.蜡烛:点上一支~。

读音:zhú

(1)本义:(名)火炬。(2)(名)蜡烛:~光|~台|火~。(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