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伯


拼音:àn bó

注音:ㄢˋ ㄅㄛˊ

结构:案(上下结构)伯(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明清时,同一年考取的秀才彼此称同案,称对方的父亲为[.好工具]案伯。

引证解释:

⒈ 明清时,同一年考取的秀才彼此称同案,称对方的父亲为案伯。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説的。”

国语词典: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称为「同案」,称同案的父亲为「案伯」。

网络解释:

案伯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的人,互称为「同案」,称同案的父亲为「案伯」。儒林外史.第二回:「我因先生喫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

字义分解


读音:àn

案àn(1)(名)(~子)狭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板|~秤。(2)(名)(~子)案件:~子。(3)(名)案卷;记录:~卷|病~|档~。(4)(名)提出计划、办法或其他建议的文件:方~|提~。(5)(名)同“按”。

读音:bǎi,bó[ bó ]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