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雠


拼音:kòu chóu

注音:ㄎㄡˋ ㄔㄡˊ

结构:寇(上下结构)雠(左中右结构)

造句

再者,谢苏形同决裂,双方已经视同寇雠,目前许多苏系人马对谢阵营的赶尽杀绝极为不满,未来即使不致兵戎相见,但绝对不会为谢长廷卖命。

钱多多有些意外,过去二人可是非常不对付的,一度视为寇雠,但是现在周楚居然要求自己,这是闹哪样啊。

对于世界和人,不抱过分的幻想也不抱过分的悲伤,不感到太多的一厢情愿,也不感到太多的失望,不轻易将谁谁视为寇雠,也不视为救星与再生父母。

视“他者”如寇雠,对“非我族类”绝不宽容。

这个人,事明背明,降清叛清,就连本阶级视为寇雠的李自成,他也考虑过投降。

有的甚至把普世性的现代性视若寇雠。

两派各视对方为寇雠,誓不两立。

今若许倭以数千万之巨款,部库既空,洋债又积,无论若何罗掘,要归竭百性之脂膏,饱寇雠之溪壑,一旦民穷财匮,盗贼乘之而起。

我的观点是,狗是狼的后裔,却一向视自己的祖宗为寇雠,反而对人类三忠于四无限。

两方人马都是做秀的专家、布桩的高手,不断鼓吹意识形态令各自选民视对方为寇雠,造成你死我活的对立之势。

解释


词语解释: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

亦作:寇仇2寇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

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
《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国语词典:

仇敌、敌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也作「寇仇」。

网络解释:

寇雠

寇雠,汉语词语,拼音是kòu chóu,指仇视,极端不和谐的见解。出自《孟子·离娄下》,

字义分解


读音:kòu

寇kòu(1)(名)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海~|外~。(2)(动)敌人来侵略:入~。(3)(Kòu)姓。

读音:chóu

1.校对文字。

2.“讎”,也作“仇(chóu)”的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