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春


拼音:bān chūn

注音:ㄅㄢ ㄔㄨㄣ

结构:班(左中右结构)春(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

引证解释:

⒈ 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

引《后汉书·崔篆传》:“篆为新建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倪敞諫, 篆乃强起颁春。”
李贤注:“﹝班春﹞班布春令。”
宋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
明杨慎《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
清赵翼《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网络解释:

班春 (一种习俗)

班春是古老的中国民俗活动。中国现存最大汉语词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将“班春”收词立目,解释为:“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命令。”这个解释沿袭了李贤的旧说,当然不能说全面的、准确的。实际上“班春”就是“鞭春”,亦称“打春”。它起源于汉代,是由地方行政长官主持、民众广泛参与的一种群体活动。

字义分解


读音:bān[ bān ]

1.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2.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3.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4.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5. 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

6.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7.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8. 古同“斑”,杂色。

9. 姓。

读音:chūn

春chūn(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2)(名)男女情欲:~情。(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