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ǒu yǐ
注音:ㄇㄡˇ 一ˇ
结构:某(上下结构)乙(独体结构)
造句
支持的人说他们对于预防欺诈不可或缺;反对者称这些法案所防止的某甲冒充某乙投票的欺诈是凤毛麟角。
所谓关于内治者何也?天下之论政术者多矣,动曰某甲误国,某乙殃民;某之事件,政府之失机,某之制度,官吏之溺职。
某乙说我打赌这话也是个譬喻。
某甲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井汲取某乙土地下的地下水。
譬如,某甲一向十分廉洁,某乙却无中生有地批评道:"你今后不要偷公家的东西!"显然,某甲拍案而起已属在所难免了。
某甲控诉某乙受贿,而某乙反诉某甲诽谤。
例如,某甲知道某乙有心脏病,赌气时有生命危险,为暗害某乙,专心在某乙眼前指桑骂槐,导致某乙心脏病暴发衰亡。
采用国内某乙烯厂废热锅炉生成的焦炭为试验原料,研究了乙烯装置废热锅炉焦炭的微观结构。
某乙老神在在的说:“白痴!你想会有谁愿意去检举她呢?”。
天下的事情可能是这样安排的:某甲长着斗鸡眼,是为了让某乙感到自己有一双正常的眼睛而高兴。或者说某丙安了一条木腿,是为了让某丁对自己穿着丝袜的肉腿感到更心满意足。
解释
⒈ 称人的代词。
引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韩愈﹞谨遣某乙以庶羞清酌之奠,祭于亡友故河南县令张十二员外之灵。”
《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引唐谷神子《博异志·赵昌时》:“闻将家点閲兵姓名声,呼‘某乙’,即闻唱‘唯’应声。”
⒉ 自称的代词。参见“某甲”。
引唐刘肃《大唐新语·郊禅》:“有唐嗣天子臣某乙,敢昭告於昊天上帝。”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九龙吐水欲(浴)太子,记(起)脚七步,一手至(指)天,一手至(指)地,口称:‘为(唯)我为尊,某乙向上更无人。’”
《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某乙莲花并总不买(卖)。”
假定的代名词。可用于自称,也可虚指某人。
字义分解
某mǒu(1)(代)指一定的人或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张~|解放军~部。(2)(代)指不定的人或事物:~人|~地。(3)(代)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如姓张的自称“张某”或“张某人”。(4)(代)有时叠用;如:某某人或某某学校。
乙读音:yǐ乙yǐ(1)(名)天干的第二位。参看(干支)。(2)(名)姓。乙yǐ(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简谱的‘7’。参看〔工尺〕。乙yǐ(名)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乙”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