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īng shān
词性:形容词
注音:ㄒ一ㄥ ㄕㄢ
结构:腥(左右结构)膻(左右结构)
造句
羊骨羊肉慢火细炖出的高汤没有一丝腥膻,独特的秘方在保持了羊汤固有的鲜美基础上,又透出一股中草药的甘芳。
但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浑水蟹”,不少蟹的蟹背腻滑腥膻,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在浑腻不堪的“投饵水”中长大。
鞑子之患并非肘腋,试问阁部,若数年后天下腥膻千里,李信又该躲到哪里去?逃到哪里去?
虽然不怕,可他也不想莫名其妙惹得一身腥膻。
虽然晚餐的烤羊肉没有孜然调味,太过腥膻,他几乎没有动过。
既可以借助陈皮的芳香之气除去肉食的腥膻,增加的香味以增进,又可充分发挥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的药效,减少痰湿和肥甘厚腻对脾胃的伤害。
避无可避的腥膻绯闻、蜚语流言、荒谬误解……
大量胡人的涌入,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一时间长安城内毳毛腥膻,胡气氤氲。
时闻盂还在搽拭眼睛,也不知那牛怎么那么多口水,粘腻腥膻,总也搽不净,眼里也被染了好些,一劲儿发痒。
稍就陵夷,忽遭窥觊;封豕东来,既贪又肆;如饮狂药,如中酒醉;四野飙驰,腥膻遍地。
解释
hAo86.腥膻xīngshān
(1) 腥而膻的味道
英smelling of fish or mutton⒈ 亦作“腥羶”。亦作“腥羴”。
⒉ 难闻的腥味。亦比喻人间丑恶污浊的现象。
引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浄也。”
南朝梁沉约《需雅》诗之三:“终朝采之不盈掬,用拂腥羶和九穀。”
《西游记》第七二回:“那长老闻了一闻,见那腥膻,不敢开口。”
清唐孙华《憎蝇》诗:“但知逐腥羶,偏能变黑白。”
郭沫若《恢复·血的幻影》:“绵绵的春雨,你洗不尽这大地的腥膻。”
⒊ 指肉食。
引《梁书·文学传下·刘杳》:“天监十七年,自居母忧,便长断腥羶,持斋蔬食。”
唐徐夤《溪隐》诗:“絶却腥羶胜服药,断除杯酒合延年。”
清方文《赠于息庵先生》诗之一:“垂老岂能忘战伐,长斋不忍近腥羶。”
孙中山《建国方略·以饮食为例》:“欧美之人所饮者浊酒,所食者腥膻,亦相习成风。”
⒋ 旧指入侵的外敌。
引《太平广记》卷一九九引唐郑处诲《刘瑑碑》:“天寳末, 犬戎乘我多难,无力御姦,遂纵腥羶,不远京邑。”
明姚茂良《精忠记·应诏》:“率百万之师,决千里之胜,扫荡腥羶,殄灭无遗,庶可以雪国家之耻。”
清谭嗣同《治言》:“吾中国帝王之土,岂容溷以腥羴!”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我也是北方人,有家难返,何日里,雪国耻,扫荡腥膻?”
牛、羊肉刺鼻的气味。
字义分解
腥xīng(1)(名)生肉;现指肉类鱼类等食物:荤~。(2)(名)鱼虾等的难闻的气味:~味儿|~气|~臭|~膻。
膻读音:shān,dàn[ shān ]1.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