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策


拼音:shuò cè

注音:ㄕㄨㄛˋ ㄘㄜˋ

结构:朔(左右结构)策(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历法用语。犹今之言朔望月。 西汉初通行的历法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嗣后趋精密,故有小异。

引《新五代史·司天考一》:“《钦天》步日躔术……朔策:二十九,三千八百二十,二十八。”
《清史稿·时宪志五》:“月食用数,朔策二十九日五三〇五九三。”

网络解释:

朔策

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用语,相当于现代名词的朔望月。东汉所颁行的《四分历》规定朔策为29.53085日。

字义分解


读音:shuò

朔shuò(1)(名)农历每月初一。(2)(名)北(方)。

读音:cè

策cè(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4)(名)计谋;办法:上~|献~。(5)(名)姓。(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