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息


拼音:yǎn xī

注音:一ㄢˇ ㄒ一

结构:偃(左右结构)息(上下结构)

造句

素至东宫,偃息未入,勇束带待之,故久不进,以激怒勇。

我只好偃息旗鼓,换了一个说法,那不要毁了奥斯蒂亚,我直接毁掉那可太阳算了。

高新宇与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变给惊呆了,高叫的欢呼声瞬间也偃息了下去,他们张大了嘴不敢相信杜老六突然落败。

啸歌于川泽之间,讽味于渑池之上,泛滥于渔父之游,偃息于卜居之下。

众人待她退下,静静品了口茶,让心神安静下来,厅外的笑声亦偃息静寂。

清前期是海外关系大倒退的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逐渐偃息,史学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偃息深林下,从生是农夫。立身既质直,出语无谄谀。

众人偃息,雷族王子、黑发少年等亦停下,退离场域后,浑身发光,命海汩汩而涌,在修复伤体。

是以欲收重渊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

时夜漏将残,不能移宅,拥妇偃息在牀,婿秉烛坐,双鬟立左右。

解释


词语解释:

偃息yǎnxī

(1) 休养;[.好工具]歇息

英rest

(2) 停息;止息

英cease

引证解释:

⒈ 谓偃兵息民。

引《吕氏春秋·顺说》:“説虽未大行, 田赞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⒉ 敛藏退息。

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⒊ 睡卧止息。

引宋司马光《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⒋ 停止;使停止。

引唐杜甫《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金世宗﹞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汉文景风。”
《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⒌ 平静,安静。

引宋苏轼《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网络解释:

偃息

偃息,汉语词汇。拼音:yǎn xī释义:1.谓偃兵息民。2.敛藏退息。3.睡卧止息。4.停止;使停止。5.平静,安静。出自《吕氏春秋·顺说》。

字义分解


读音:yǎn

偃yǎn(1)(动)〈书〉仰面倒下;放倒:~松|~卧。(2)(动)〈书〉停止:~旗息鼓。

读音:xī

息xī(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2)(名)消息。(3)(动)停止;安息;屏息。(4)(动)休息。(5)(名)滋生;繁殖。(6)(名)利钱;利息。(7)(名)〈书〉指子女。(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