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yì
词性:名词
注音:一ˊ 一ˋ
结构:疑(左右结构)义(独体结构)
造句
注意:如果对此份会议记录有任何疑义,请在收到此份记录后的一个工作日内,与记录报告人联系。
为避免疑义,在得到书面许可之前,您无权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复制、永久储存、或再传送。
为求慎重,仍会请“典试委员”及学者专家,召开试题疑义会议审议后,再做决定。
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当同一行业或兴趣相投的朋友翻阅一本新书或好书,第一时间就能在“朋友圈”里周知,还能针对其中的篇章段落进行讨论,也算是“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于是便有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古训。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如果他方对该产品的专利有疑义使客户利益受损,我公司一定会尽全力与客户一同对此疑义辩争到底。
塔妮娅那一定是起源于乌拉尔地区的谚语,对我来说毫无疑义。
解释
.疑义yíyì
(1) 可疑之点;难以断定的含义
英doubtful point⒈ 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含义或道理。
引《东观汉记·张纯传》:“时旧典多闕,每有疑义,輒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
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宋史·赵汝谈传》:“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 熹嗟异之。”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次日, 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
⒉ 犹疑问。
引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助语用不字例》:“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变,初无疑义。”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尔雅》为上古之书,确无疑义矣。”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记》:“《阿金》是写给《漫画生活》的……然则必须‘抽去’,已无疑义了。”
可怀疑、不能立刻就明白的道理。
字义分解
1. 不信,猜度(duó):疑惑。疑问。疑心。疑团。疑虑。疑窦。疑点。疑端。猜疑。怀疑。半信半疑。
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疑案。疑难。疑义。存疑。
义读音:yì义yì(1)(名)正义:道~|大~灭亲|~不容辞。(2)(名)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演|~士。(3)(名)情谊:情~。(4)(名)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弟|~父。(5)(名)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6)(名)姓。义yì(名)意义;意思: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