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


拼音:qiū niáng

注音:ㄑ一ㄡ ㄋ一ㄤˊ

结构:秋(左右结构)娘(左右结构)

造句

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好、江南好、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好。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也许是受自家夫君那什么华夷之防的话影响,孟秋娘打心里不喜欢党项女人。

陈秋娘刚想将陆贞的名字也说出来,查觉到了不妙的杨姑姑立时喝令陈秋娘住嘴,随后来使赏了一杯毒酒给陈秋娘喝,陈秋娘根本。

陈秋娘刚想将陆贞的名字也说出来,查觉到了不妙的杨姑姑立时喝令陈秋娘住嘴,随后来使赏了一杯毒酒给陈秋娘喝,陈秋娘。

解释


词语解释:

秋娘qiūniáng

(1) 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好工具.)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

英Qiuniang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秋孃”。 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称。

引唐白居易《琵琶引》:“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元稹《赠吕二校书》诗:“共占花园争赵辟,竞添钱贯定秋娘。”

⒉ 唐时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娘。本为李錡妾,后錡叛变被诛,入宫有宠于宪宗,穆宗立,为皇子傅姆,皇子废, 秋娘赐归故乡,穷老而终。见唐杜牧《杜秋娘》诗序。后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引清沉起凤《谐铎·南部》:“至如张修来《思春》一齣,虽秋孃老去,犹似十三四女郎。”
清赵翼《扬州观剧》诗:“秋娘老去容颜减,犹仗声名压后生。”
《花月痕》第五二回:“莫怪他,对华筵,珠泪倾,触动了,老去秋娘无限情。”

⒊ 指蝉。

引明顾起元《客座赘语·纪虫》:“南都呼小虫曰蜘蟟,曰秋娘。”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章:“两个秋娘在树上一递一声地叫唤。”

国语词典:

唐代歌妓常以「秋娘」为名,有名者如谢秋娘、杜秋娘等。因以秋娘泛称歌妓。

网络解释:

秋娘

秋娘:汉语词语秋娘:1956年香港电影秋娘:93版《包青天》中的一个故事

秋娘 (汉语词语)

秋娘后被通指聪明有才华的女人。唐代的李錡,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诗》,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字义分解


读音:qiū

秋qiū(1)(名)秋季:深~|~风|~雨。(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5)(名)姓。

读音:niáng

娘niáng(1)(名)母亲:爹~。(2)(名)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3)(名)年轻妇女: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