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ūn shēng
词性:动词
注音:ㄊㄨㄣ ㄕㄥ
结构:吞(上下结构)声(上下结构)
造句
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却没有人倾诉,也没地方发泄,只能吞声忍泪。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侮辱,我无法忍气吞声!
他是个懦弱的人,对任何不公平的事他都忍气吞声。
她姐姐从小就给财主家做童养媳,忍气吞声地生活了半辈子。
今天因为有求于他,只好对他的倨傲无礼忍气吞声。
旧社会许多妇女都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
他知道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思报父母之仇,时刻不忘。
她在家中很受歧视,常常是忍气吞声,暗中流泪。
旧社会,财主的仆人,整天过着饮泣吞声的生活。
像这样胡作非为的人,怎可对他忍气吞声?
解释
吞声tūnshēng
(1) 不敢出声,特指哭泣不敢出声
英dare not cry out;gulp down one's sobs⒈ 不出声;不说话。
引汉马融《长笛赋》:“于时也, 緜驹吞声, 伯牙毁絃。”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羣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唐刘禹锡《谢门下武相公启》:“吞声咋舌,显白无路。”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一个个都吞声儿就牢狱。”
刘半农《耻辱的门》诗:“我呢?我除吞声承受外,那空气,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气,还肯替我的呻吟,颤动出一半个低微的声浪么?”
⒉ 无声地悲泣。
引唐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宋贺铸《忆秦娥》词:“王孙何许音尘絶,柔桑陌上吞声别。”
《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不出声。
字义分解
吞tūn(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2)(动)并吞;吞没:侵~|鲸~。
声读音:shēng声shēng(1)(名)(~儿)声音:雨~。(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4)(名)名声:~誉|~望。(5)(名)声母:双~叠韵。(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