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伏


拼音:fǔ fú

注音:ㄈㄨˇ ㄈㄨˊ

结构:俛(左右结构)伏(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弯下身子。 2.趴在地上。

引证解释:

⒈ 弯下身子。

引南朝梁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⒉ 趴在地上。

引《隋书·音乐志中》:“皇帝出閤,奏《皇夏乐》辞:夏正肇旦, 周物充庭。具僚在位,俛伏无声。”
《明史·郭绪传》:“诸酋闻,咸俛伏呼万岁,请归侵地。”
《红楼梦》第六三回:“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俛伏。”
谭作民《噩梦》诗:“百灵万鬼俛伏争罗拜,忽然山崩海裂启天閽。”

网络解释:

俛伏

俛伏,汉语词语,拼音是miǎn fú,释义是弯下身子或趴在地上。

字义分解


读音:fǔ

同“俯”。

读音:fú

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