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


拼音:fǔ xù

词性:动词

注音:ㄈㄨˇ ㄒㄨˋ

结构:抚(左右结构)恤(左右结构)

造句

中国与外夷通商,不是互通有无的交换,而是天朝抚恤外夷的一种手段。

享有待遇、福利、退休、抚恤、资遣、保险等权益及保障。

警耗传至京师,朝旨把死事诸臣,一一抚恤,独将何桂清革职拿问,另简大臣为江督。

而是反其道行之,借下一屁股债,甚至将房子都抵押套出钱,结果导致哪怕有一笔抚恤金,咱们仍是赤贫如洗,缺衣少食。

敢情我这给部队抚恤也成慷他人之慨啊。

皇上放心,昨夜牺牲的老百姓我们会安排妥加抚恤和照顾。

四次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统筹解决退役军人实际的困难。

为一次过错支付抚恤金就够了,不要负担更多。

接踵而来的是一场为受难家属偿付抚恤金的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但因不需上缴税赋,加上前线士卒寄回大批军饷和抚恤金,伤残士卒和家眷的生活暂时无忧;只要天下雨,加紧播种一季冬小麦,明年的口粮就有了保证。

解释


词语解释:

抚恤fǔxù

(1) 对因战或因(.好工具)公致伤、致残和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

英fore and pensate a bereaved family

引证解释:

⒈ 见“抚恤”。亦作“抚卹”。

⒉ 抚慰救助。

引《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忍良等以麻奴兄弟本烧当世嫡,而贤抚恤不至,常有怨心。”
《晋书·华谭传》:“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饉, 谭倾心抚卹。”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江忠烈公》:“时浙西大水,公请帑十万抚卹。”
冰心《最后的安息》:“同时她又联想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翠儿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⒊ 体恤爱护。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公事经怀,每加抚卹。”
《南史·蔡徵传》:“俄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 徵善抚卹,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过一万。”
《水浒传》第一〇五回:“当事的,平日不将军士抚恤节制,直到鼓噪,方才给发请受。”
瞿秋白《饿乡纪程》二:“良朋密友,有情意的亲戚,温情厚意的抚恤,现在都成一梦了。”

⒋ 慰问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并给以物质帮助。

引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且各兵弁死於战者无以抚恤其妻子。”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抚恤顾正红家属一万元,赔偿工人罢工期间的损失十万元。”

⒌ 指抚恤金。

引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五章:“真的死了,倒还可以要他一笔抚恤。”

国语词典:

对于因公受伤或残废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予物质帮助。《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将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也作「抚恤」。

网络解释:

抚恤

抚恤,汉语词汇。注音:fǔ xù。释义:安抚体恤。出自:《东周列国志》

字义分解


读音:fǔ

抚fǔ(1)(动)安慰;慰问:~问|~恤。(2)(动)保护:~养|~育。(3)(动)轻轻地按着:~摩。(4)(动)同“拊”。

读音:xù

恤xù(1)(动)〈书〉顾虑;忧虑:不~人言。(2)(动)怜悯:怜~|体~。(3)(动)救济: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