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


拼音:zì hàn

注音:ㄗˋ ㄏㄢˋ

结构:自(独体结构)汗(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中医hAo86.病症名。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所致。

网络解释:

自汗 科普中国

中医病症名。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 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对自汗病理属性做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张景岳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

字义分解


读音:zì

自zì(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自zì(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hàn,hán[ hàn ]

1.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

2. 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