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筒


拼音:hào tǒng

注音:ㄏㄠˋ ㄊㄨㄥˇ

结构:号(上下结构)筒(上下结构)

造句

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于是肋未人拿着达味的乐器,司祭拿着号筒,一起站着。

若号筒吹的音调不准确,谁还准备作战呢?

由于平面波发生的并非传统的号筒,可将其认同为衍射槽的开口。

然后,我看见站在上帝面前的七个天使;他们接受了七枝号筒。

按照声号筒设计原理,研究设计了型低噪声局部隔声罩风笛装置。

司祭们面对着他们吹号筒,同时全以色列人都站立不动。

我们这部巴士,可说是一个疯狂的交响乐,是引擎、号筒、大笑声、北了调子的歌声,以及喊嚷声等等组成的交响乐,这情况差不多持续了半小时久,此后,我们的情绪便降下,沿途较为肃静。

你大声呼喊,不要停止,提高你的喉咙,有如号筒,向我的百姓宣布他们的过犯,向雅各伯家指明他们的罪孽。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解释


词语解释:

号筒hàotǒng

(1) 早期军队号令用的管状乐器,口粗管细,由最初的竹木材料发展为铜质

英bugle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军中用以传令的筒状乐器,初以竹木为之,后用铜制。

引老舍《赵子曰》第六:“雍和宫的号筒,时时随着北风吹来。”

⒉ 比喻宣传工具,喉舌。

引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一点不错!你们是绅商地主高利贷资产阶级的杀人的号筒……你们这些号筒,想号召民众来帮助军阀混战。”
萧乾《我爱新闻工作》:“只有当一个记者肯给他当号筒时才受到那种礼遇。”

国语词典:

军中传令用的吹管乐器,一般都用喇叭。

网络解释:

号筒

号筒是藏族吹奏乐器,流行于青、藏地区。古代称“角”。号筒相传是由北魏时期(439~535)的大铜角衍变而来。明、清时期称为“铜角”。号筒在古代用于军旅,后来用于民间婚丧活动,青藏地区用于喇嘛寺庙。 号筒通体铜制,全长约178厘米。吹奏时,一人在近喇叭口处的铜环上系带,挂于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细端吹奏。只能吹奏单音,音量宏大,音色低沉。

字义分解


读音:hào,háo[ hào ]

1.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3. 记号,标志:信号。暗号。

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5. 扬言,宣称:号称。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6. 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

7. 标上记号:号房子。把这件东西号上。

8. 号令,命令:发号施号令。号召。

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号。号兵。

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号人。

读音:tǒng

筒tǒng(1)(名)较粗的管状器物:竹~。(2)(名)衣服等的筒状部分:靴~。(3)(形)形状像筒的:话~。(4)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