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én hú
注音:ㄨㄣˊ ㄏㄨˊ
结构:文(独体结构)狐(左右结构)
解释
⒈ 有斑纹的狐。
引《文选·曹植<七启>》:“曳文狐,掩狡兔。”
张铣注:“文狐,狐有文者。”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礼斗威仪》:“君乘火而王,其政讼平, 南海输以文狐。”
字义分解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狐读音:hú狐hú(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2)(H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