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ū yuè
注音:ㄈㄨ ㄩㄝˋ
结构:鈇(左右结构)钺(左右结构)
解释
⒈ 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
引《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
《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颜师古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苏轼《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⒉ 泛指刑戮。
引《南史·何尚之传》:“﹝范曄﹞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
《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鈇鉞。”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鉞,来奏君王。”
⒊ 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
引《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命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杀父者,得专讨之。”
唐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十二》:“文王当商命未改之时,犹然受商之鈇鉞以专征。”
⒋ 借指将军幕府。
引唐喻凫《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诗:“清晨鈇鉞内,只献白云吟。”
⒌ 星名。
引《晋书·天文志上》:“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斩刈。”
字义分解
铡刀,用于切草。古代也用为斩人的刑具。
钺读音:yuè钺yuè(名)古代兵器;金属制成;形状像斧而比斧大;刃部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