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o fú
注音:ㄊㄠˊ ㄈㄨˊ
结构:桃(左右结构)符(上下结构)
造句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时,桃符才改称“春联”并且正式在民间流行开来,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蜀亡的前一年除夕,蜀国后主孟昶命学士在桃符板上写了两句吉语献岁“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后来从除夕到元旦,把发明了纸卷的爆竹,家家户户燃放,意在驱邪魔,迎平安。故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或“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等诗句。民间吉祥图案则有画竹或儿童放爆竹,寓意竹报平安。
大寒从天降,鲜花遍地放。岁末换桃符,天涯暖洋洋。祝好友新春快乐。
万象更新龙抬头:新桃符,新燕语,欣喜全年;新理念,新思路,统筹新发展;新丽景,新风貌,和谐新画卷;新开局,新锦程,祝君创新篇。
中元节马上到了,我画桃符,通过短信发送给你。一张平安符,能逢凶化吉;一张吉祥符,能遇难成祥;一张健康符,保百病不侵;一张快乐符,祝笑口常开!
最初的符是用桃木雕成的门神神茶和郁垒,称为桃符。
大雪日再立春新桃符旧戏文,她眉眼安静在唇齿间消弭成黄昏,记浓夏听蝉声游龙佩立约人,秋冬春这光阴渐了无痕。
解释
桃符táofú
(1) 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后在其上贴春联
英peach wood charms hung on the gate during lunar New Year(2) 借代春联
英Spring Festival couplets⒈ 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以为能压邪。
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唐韦璜《赠嫂》诗:“案牘可申生节目,桃符虽圣欲何为。”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一折:“把桃树锯做桃符,钉在门上,着他两个替我管门户。”
郭沫若《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不是些鬼画桃符的妖怪文字。”
⒉ 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 、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
亦作“桃符板”。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於五代见记载耳。”
古代相传有神荼、郁垒二神,能捉百鬼,因此,新年时于门旁设两块桃木板,上面书写二神之名或画上其图像,用以驱鬼避邪。
字义分解
桃táo(1)(名)桃树。(2)(名)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名)桃儿;形状像桃儿的东西。(4)(名)指核桃。
符读音:fú1.符节:兵~。虎~(虎形的兵符)。
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他所说的与事实不~。
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画了一张~。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