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ā dòu
注音:ㄅㄚ ㄉㄡˋ
结构:巴(独体结构)豆(独体结构)
造句
我们都知道巴豆,那个巴豆霜,你吃不到一克就腹泻不止,超过一克就中毒,但是耗子就爱吃巴豆,所以巴豆还有一个别名叫肥鼠子。
金猴没有回应,倒是巴豆妖接茬说道“就是就是,我就算再能吃,也不可能一下子同时吞吸六种虹气啊!”。
这一条路线是或许是巴豆经过了千思百虑所得到的结果?巴豆是被动的?巴豆是主动的?这只有巴豆自己心里清楚。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为了阐明其在胃肠安丸中的合理用药,本论文对巴豆霜推进肠运动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和相关成分的分析进行了研究。
例如穿心莲、天花粉、大黄、黄柏、使君子、虎仗、南沙参、巴豆等,主要引起荨麻疹、药物疹、剥脱性皮炎和过敏性紫癜等。
有一只专门为神农尝药的药兽,一天吃了巴豆果屙痢死了,神农就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
与巴豆油提取物比较,其中巴豆油作用较强,乌桕作用次之,了哥王作用较弱。
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解释
⒈ 植物名。产于巴蜀,其形如豆,故名。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等。有大毒,须慎用。
引汉桓谭《新论·祛蔽》:“巴豆毒鱼,礜石贼鼠。”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他安排着巴豆、砒霜!”
清李渔《巧团圆·防辱》:“我常见爹爹製药,到了巴豆一味,就不敢亲自动手。”
植物名。大戟科巴豆属,常绿小乔木。叶互生,卵形,细锯齿缘。夏季开淡黄小花,种子白色,椭圆状。种子可榨油,叶、根、茎有猛泻作用。原产印度、马来西亚,大陆地区长江流域、东南各省及台湾中、南部、花莲亦产。
字义分解
巴bā(1)(动)盼望:~望|眼~~。(2)(动)紧贴:~着墙。(3)(动)粘住:粥~锅了。(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6)(动)〈方〉张开:眨~。(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8)(名)指四川东部。(9)(名)姓。(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豆读音:dòu豆dòu(1)(名)本义: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2)(名)(名)豆类植物的种子:绿~。(3)(名)形状像豆的东西: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