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范


拼音:yí fàn

注音:一ˊ ㄈㄢˋ

结构:仪(左右结构)范(上下结构)

造句

可见,他是从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观点出发,以‘劝善戒恶‘为宗旨,使斋醮仪范既成为整顿道教使之合于封建礼法的要求,又是得道成仙的根本。

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

克裕少为牙将,好读书,谨仪范,牧伯皆奇待之。

而大儒的以佛济儒的人生方式,则从人生实践的层面上提供了各文化体系融合的仪范,显示出各种文化相参并济的社会价值。

道教的教规、仪范经此二人修订后逐步定型,再由齐梁陶弘景充实神仙谱系,完善道教义理,叙述承传历史,对后世影响更大。

解释


词语解释:

1.礼法,礼仪。 2.仪容,风范。 3.作为典范。 4.(好工具.)典范,表率。

引证解释:

⒈ 礼法,礼仪。

引《晋书·谢安传》:“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南史·袁湛传》:“愍孙峻於仪范, 废帝倮之迫使走, 愍孙雅步如常。”
《隋书·儒林传·马光》:“然皆鄙野,无仪范,朝廷不之贵也。”
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

⒉ 仪容,风范。

引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濠梁人南楚材者,旅游陈潁。岁久, 潁守慕其仪范,将欲以子妻之。”
明张居正《答南司徒马钟阳书》:“公昔在司农,僕忝胄监,以官曹之伊邇,幸得时时瞻仪范,奉清论,盖倾者久矣。”

⒊ 作为典范。

引唐柳宗元《送濬上人归淮南觐省序》:“其有修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於后学者,以为持律之宗。”
宋司马光《策问五道》之四:“《诗》、《书》、《春秋》,皆圣人所以仪范后世也。”
《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年》:“詔询访庄圣皇后、昭睿顺圣皇后、徽仁裕圣皇后仪范中外之政,以备纪録。”

⒋ 典范,表率。

引《元典章·刑部七·官民奸》:“专治一方,为民仪范。”

国语词典:

礼法、规矩。

网络解释:

仪范

仪范,汉语词汇。拼音:yí fàn释义:.礼法,礼仪;仪容,风范;作为典范;.典范,表率。

字义分解


读音:yí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3)(名)礼物:贺~|谢~。(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5)(Yí)姓。仪yí(名)仪器:~表|地动~。

读音:fàn

范fàn(1)(名)模子:钱~。(2)(动)模范、榜样:典~。(3)(名)界限:~围。(4)姓。(5)(动)限制: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