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丁


拼音:bǎo dīng

注音:ㄅㄠˇ ㄉ一ㄥ

结构:保(左右结构)丁(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宋代保甲制中的乡兵。 2.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

引证解释:

⒈ 宋代保甲制中的乡兵。参见“保甲”。

引《宋史·兵志六》:“熙寧初, 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

⒉ 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参见“保甲”。

引段荃法《凌红蝶》:“保长怒了,又加派两个保丁,都提着柳木棒子,寻上门来。”

网络解释:

保丁

保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ǎo dīng/zhēng,意思是宋代保甲制中的乡兵;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

字义分解


读音:bǎo

保bǎo(1)(动)保护;保卫:~家卫国。(2)(动)保持:~温。(3)(动)保证;担保做到:~质~量。(4)(动)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释。(5)(名)保人;保证人:作~|押~。(6)(名)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7)姓。

读音:dīng,zhēng[ dīng ]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