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疮


拼音:jiǔ chuāng

注音:ㄐ一ㄡˇ ㄔㄨㄤ

结构:灸(上下结构)疮(半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灸疗留下(好工具.)的疮口。

引证解释:

⒈ 灸疗留下的疮口。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网络解释:

灸疮

灸疮,唐宋时代的起泡化脓灸,在《甲乙经》中也有所反映,如第三卷之末提到“欲令灸发者,灸故履底熨之,三日即发也,得发则病愈矣”。凡著灸疗病,虽然数足,若不得疮发脓出,其疾不愈。如灸疮不发,取故履底炙,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三日自发,脓出即愈,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后过数三日不发,可于疮上再灸二三壮,即发

字义分解


读音:jiǔ

灸jiǔ(名)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读音:chuāng

疮chuāng(1)(名)通常称皮肤发生溃烂的疾病:生~。(2)(名)外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