帢帽


拼音:qià mào

注音:ㄑ一ㄚˋ ㄇㄠˋ

结构:帢(左右结构)帽(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好工具.)代一种便帽。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一种便帽。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丁卯,葬高陵”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
唐刘肃《大唐新语·厘革》:“故事, 江南天子则白帢帽,公卿则巾褐裙襦。”

国语词典:

三国魏武帝时的一种便帽,可以颜色分别贵贱。见《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

网络解释:

帢帽

帽名,古代士人戴的一种帽子。《三国志·魏·武帝纪》载曹操死后,“敛以时服”。裴松之注引《傅子》:“魏太祖(曹操)以天下凶荒,资财乏匮,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帢,合于简易随时之义,了色别其贵贱。”又引《曹瞒传》:“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

字义分解


读音:qià

帛制的便帽。

读音:mào

帽mào(1)(名)帽子:呢~|箬~|草~。(2)(名)(~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儿|螺丝~儿|笼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