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辞


拼音:dùn cí

注音:ㄉㄨㄣˋ ㄘˊ

结构:遁(半包围结构)辞(左右结构)

造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如果坚持“收钱,并且办了事”才算受贿,则最恶之贪官可能找到遁辞。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遁辞!因为在禽流感或疯牛病流行时期,廖晓义女士将不得不做出选择。

日人之蓄意破坏,殆即以其为教育机关而毁坏之,且毁坏之使其不能复兴,此外皆属遁辞耳。

我不再是酒囊饭袋,躲在别人的暗影下,在无数的辩护与遁辞中,任时光流逝。

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语竭词穷,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再也找不出合适的词句加以描绘”之类的话作为遁辞。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学历社会将为社会成员贴上新的标签,并且这标签对失败者心理上的伤害最大:在以往的社会中失败者可以以游戏规则的不公正为遁辞,而在一个游戏规则的平等被广泛承认的社会中,除了个人的能力底下无能外,几乎没有给其他解释留下任何余地。心理的伤害是一个文明社会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否则它将覆灭于不满者的反叛。

这一数字真的可能这样低吗?我向来认定,简历中充斥着遁辞、半真半假的事实和彻头彻尾的谎话。

我决不借解释或者遁辞来文饰我的过错。

解释


词语解释:

遁辞dùncí

(1) 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例遁辞知其所穷。——《孟子·公孙丑》英quibble;subterfuge

(2) 也作“遁词”

例遁词巧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遁词”。亦作“遯辞”。亦作“遯词”。指理屈辞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引《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后汉书·逸民传·戴良》:“州郡迫之,乃遯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
宋张载《语录钞》:“遁辞者无情,只是他自信,元无所执守。”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但不知讲学家见之,又作何遁词耳。”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是以为文,匆遽张皇,盈篇累牘,迄乎终篇,则曰:‘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其所武断,莫非遯词。”
巴金《秋》二二:“周伯清的脸上现出惭愧的表情,他再找不到遁辞了。”
艾青《火把》诗之十六:“现代的恋爱,是一个异性占有的遁词。”

国语词典:

理屈辞穷时,为逃避他人诘问,于是偏离主题,闪烁其辞。《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也作「遁词」。

网络解释:

遁辞

遁辞,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字义分解


读音:dùn

遁dùn(动)逃走:逃~。

读音:cí

辞cí(1)(名)优美的语言:~令。(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3)(动)告别:~行。(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