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褐


拼音:pú hè

注音:ㄆㄨˊ ㄏㄜˋ

结构:蒲(上下结构)褐(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引证解释:

⒈ 蒲团褐衣。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引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诗:“坐依蒲褐禪,起听风甌语。”
宋苏轼《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

网络解释:

蒲褐

蒲褐是汉语词汇,拼音为pú hè ,意思是亦借指佛学或佛教徒。

字义分解


读音:pú[ pú ]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

读音:hè

褐hè(1)(名)〈书〉粗布或粗布衣服:短~。(2)(形)像生栗子皮那样的颜色:~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