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i fān
注音:ㄅㄞˊ ㄈㄢ
结构:白(独体结构)幡(左右结构)
解释
⒈ 战败者表示投降的白旗。
引《南史·刘劭传》:“萧斌闻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为,宣令所统皆使解甲,寻戴白幡来降,即於军门伏诛。”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始得昭王怕惧之心,遂即白幡降伏。”
一种狭长的白色旗子。在丧礼中,排列在灵柩前,作为引导,上面写著死者的职衔和姓名。
字义分解
白bái(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6)(名)象征反动:~军|~区。(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8)姓。(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10)(动)说明;陈述:表~。(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12)(名)地方话:苏~。
幡读音:fān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