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


拼音:bāo fu

词性:名词

注音:ㄅㄠ ㄈㄨˊ

结构:包(半包围结构)袱(左右结构)

反义词:动力,

造句

他表演的相声里包袱很多。

乘着思念的船只,背上沉重的包袱,踏上人生的旅程。

她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那个包袱。

应该向领导讲清自己的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

老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放下身上包袱,继续努力前进。

我也曾不珍惜它过。曾在床上躺着看书,做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这些情况都使我的眼睛受伤。结果,我戴上了一副三,四百度的眼镜,犹如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样一来,使人们暂时放下了心中的包袱,不再计较科学与灵魂问题了。

他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轻松地迈向考场。

渐渐渐渐的,长成了现在的自己。而曾经的那个我,我只能看着他背起自己的小包袱,朝着黑暗的森林里走去。

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解释


词语解释:

包袱bāofu

(1) 包裹物件用的布面

英cloth-wrapper

(2) 外包有布的包裹

英a bundle wrapped in a cloth-wrapper

(3) 喻指精神上的负担

英load

(4) 比喻某种负担,即使人沮丧、压抑或引起忧虑的事物

例丢掉包袱英burden

(5) 曲艺节目的笑料

英laughingstock

引证解释:

⒈ 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引宋洪迈《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乾道元年冬, 弋阳某客子独携包袱来宿。”
包袱,一本作“包复”。 元刘致《一枝花·罗帕传情》套曲:“封裹的丁一确二,和包袱锁入箱子。”
《红楼梦》第五一回:“凤姐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泥包袱拿出来。”
曹禺《原野》第一幕:“她手里抱着一个小红包袱。”

⒉ 包衣物用的包单。

例如:这些衣服需要一块大点的包袱才能包住。

⒊ 比喻某种负担。

引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三:“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当代》1981年第3期:“你可愿意在‘十一’那天背上家庭的包袱?”

⒋ 祭扫时的焚化品。

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鏹封於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
《红楼梦》第五八回:“你告诉我名姓儿,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⒌ 曲艺术语。指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引侯宝林《我和相声》:“不懂幽默,这一段相声哪一点是‘包袱’你弄不清楚,幽默的东西到你嘴里你就不知道怎样表现,就得不到艺术效果。”

国语词典:

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

如:「精神上的包袱。」

词语翻译

英语wrapping cloth, a bundle wrapped in cloth, load, weight, burden, funny part, punchline德语Belastung, Bürde (S)​法语baluchon, balluchon, fardeau, charge

网络解释:

包袱 (曲艺术语)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比如马三立说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这个贼怎么跟小虎做游戏,怎么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经过这么多的铺垫,三番四抖,最后贼来了,把小虎妈晾在外面的被单偷走了,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

包袱 (汉语词语)

包袱,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比喻精神上的负担。语出宋 洪迈 《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 乾道元年冬, 弋阳 某客子独携包袱来宿。”

字义分解


读音:bāo

包bāo(1)(动)本义:用纸、布等裹起来:用纸、布等裹起来(2)(名)(~儿)包好了的东西:药~|邮~。(3)(名)装东西的口袋:书~。(4)(量)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大米|一~衣服。(5)(名)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上有个~|腿上起了个~。(6)(名)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7)(动)围绕;包围:骑兵分两路~过去。(8)(动)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含|无所不~。(9)(动)把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医|~教|~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动)担保:~你满意。(11)(动)约定专用:~车|~了一只船。(12)姓。

读音:fú[ fú ]

1. 包裹或覆盖用的布单:袱子。包袱(a.包裹衣物的布单;b.用布单包成的包裹;c.喻思想上的负担或使行动受到牵制的障碍;d.指相声等曲艺中的笑料,把笑料说出来称“抖包袱”。“袱”均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