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īng gé
注音:ㄅ一ㄥ ㄍㄜˊ
结构:兵(上下结构)革(独体结构)
造句
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复,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
民国元年以来,兵革频繁,灾害侵扰,工商凋敝,交通阻梗,盗寇遍地,田园荒芜,民命倒悬。
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边境,兵革屡兴,既劳士卒,亦动民庶,皆由镇将不明,绥禁不理之所致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得心更红。
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兵革互兴,铜既不克给,故以铁足之。
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塊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
解释
⒈ 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
引《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
《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疏:“是国家防卫之器。”
《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
《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陈亮《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⒉ 指战争。
引《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
《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苏轼《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典故》:“崇禎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国,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字义分解
兵bīng(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革读音:gé,jí[ gé ]危急。 【组词】:病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