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áng diǎn
注音:ㄔㄤˊ ㄉ一ㄢˇ
结构:常(上下结构)典(上下结构)
解释
⒈ 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引汉蔡邕《宗庙迭毁议》:“正厥世之所闕,为无穷之常典。”
《后汉书·杨终传》:“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
《魏书·世祖纪》:“夫有功受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
元黄缙《日损斋笔记·辩史》:“然则九锡者,先王赏功之常典耳。”
⒉ 指旧时的典籍。
引《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载於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逈。”
李善注:“常典,五经之流也。”
《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唐贾公彦疏:“三坟,三皇时书;五典,五帝之常典。”
字义分解
常cháng(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3)(副)时常;常常:~来|~往。(4)姓。
典读音:diǎn典diǎn(1)本义:(名)典范性书籍:(名)典范性书籍(2)(名)标准;法则:~范。(3)(名)典故:用~。(4)(名)典礼:盛~。(5)(动)旧时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