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绶


拼音:huáng shòu

注音:ㄏㄨㄤˊ ㄕㄡˋ

结构:黄(上中下结构)绶(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
借(好工具.)指官吏或官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陶宗仪《辍耕录·印章制度》:“建武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⒉ 借指官吏或官位。

引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徐渭《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网络解释:

黄绶 (汉语词汇)

黄绶,汉语词汇。拼音:huáng shòu本意是黄色的印带,有时用来代指俸比六百石以下、比二百石以上的官,因为这一级别的官为铜印黄绶。

字义分解


读音:huáng

黄huáng(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3)(Huánɡ)姓。黄huáng(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shòu

绶shòu(名)一种用来系官印或勋章等的彩色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