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


拼音:bù dì

注音:ㄅㄨˋ ㄉ一ˋ

结构:不(独体结构)第(上下结构)

反义词:及第,

造句

清末年间,的曾祖父许弹出生于杭州一户殷实的百姓家,勤奋读书却屡试不第。

‘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臣佩服严训,不敢弭忘。

当今大宋文道大昌,但凡读书人总能谋到一个好前程,只要有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哪怕屡试不第,朝廷也会嘉许酌情录用。

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

秀洲人氏,自幼读书无奈屡试不第,这次出来游历一番,也是散散心。

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安国虽然诗文得到朝野赞誉,但宦途却是坎坷,屡试不第。

再说,你看看我们米蓝旅长一副公正不阿的样子,这要真是犯规了她还不第一个把我的建议给扼杀在摇篮啊。

一书生因屡试不第,遂抛却功名之心,立志浪迹江湖,寻侠求隐,云游四方。

看来当初黄巢屡试不第,怨气多年的积蓄今朝一发吧。

解释


词语解释:

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不但。

复姓。

引证解释:

⒈ 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引唐岑参《送周子落第游荆南》诗:“足下復不第,家贫寻故人。”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五:“李巨川有笔述,歷举不第。”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顺治丁酉江南科场狱》:“时尤侗、汤卿谋高才不第,隐姓名为沉白、杨云,描写主考何某,尽态极妍。”

⒉ 不但。

引清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北路则驻防万餘户,已滋生四五万口,更有緑营兵数千,设若割弃,不第玉门以内无安插之所,且厄鲁特、索伦诸部落,必分投他国。”

⒊ 复姓。 汉王符《潜夫论·志姓氏》谓不第氏为纣庶兄微子之后, 子姓。

国语词典:

考试不合格。

如:「贪吏对国家的安定不第无功,尚且有害。」

词语翻译

英语to fail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in imperial China)​德语Budi (Eig, Fam)​

网络解释:

不第

1.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 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方其初读儒书,于唐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遇钟离子得授金丹。”2.不但。3.复姓。汉王符《潜夫论.志姓氏》谓不第氏为纣庶兄微子之后,子姓。4. (1)科举考试未被录取。唐·白居易《送常秀才下第东归》诗:“寒食看花眼,春风落第心。”元·曾瑞 《留鞋记》楔子:“人都道我落第无颜,羞归乡里,那知就中自有缘故。”《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其子落第。”(2)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红楼梦》第三八回:“这场我又落第了!”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 5.“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三国演义》

字义分解


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dì

第dì(1)(名)次序:次~。(2)(名)表词序的词头:~二。(3)(名)科举时代称考中叫及第;没有考中的叫落第。(4)(名)封建社会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5)(连)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