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兵


拼音:bèi bīng

注音:ㄅㄟˋ ㄅ一ㄥ

结构:备(上下结构)兵(上下结构)

造句

现行条文规定,常备兵的现役军人,“以征兵及龄男子,经征兵检查合格于除役前,征集入营服之,为期一年十个月,期满退伍”。

刘备兵败失地,尚有马氏贤昆仲不离不弃,可见天不弃我!

答里遂与晃火帖木儿商议,晃火帖木儿也蓄异图,竟劝答里备兵举行。

现在,他创建了一个讲述战争的博客,通过一个常备兵的眼光,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浏河为中心,西起七丫口,东至小川沙,绵延数十里的沿江警戒线只有张治中第五军的教导总队一个营会同少数冯庸义勇军担任守备的责任,守备兵力薄弱。

同时对钱师爷献策有功,岳和声当场给以褒奖,超升钱同钱与光,巡抚衙门赞画,授七品,报备兵部。

战区参谋部按照前松后紧的原则配备兵力以国土防卫部队固守岛屿和岸防工事作为第一道防线,野战部队配备在第二线,机动力强的装甲部队则配置在更加靠后的位置。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张斜义在齐州神秘失了踪,被海州张家误判为是齐州田家要偷袭海州的前奏,立即纠集各处族兵七万人,陈兵两州边境,准备兵戎相见,几乎酿成泼天大祸。

事实上,我是个有抱负的化学家,又是部队中的一名常备兵。

解释


词语解释: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引证解释:

⒈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

引蒙上疏曰:‘ 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沉德符《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

网络解释:

备兵

词目:备兵(备兵)拼音:bèi bīng ㄅㄟˋ ㄅㄧㄥ释义: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

字义分解


读音:bèi

备bèi(1)(动)具备;具有:德才兼~。(2)(动)准备:~战|~料|~而不用。(3)(动)防备:~荒(防备灾荒)。(4)(名)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5)(副)表示完全:关怀~至|~受欢迎。

读音:bīng

兵bīng(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