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弓


拼音:táng gōng

注音:ㄊㄤˊ ㄍㄨㄥ

结构:唐(半包围结构)弓(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周代"六弓"(.好工具)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引证解释:

⒈ 周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引《周礼·夏官·司弓矢》:“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使者、劳者。”
郑玄注:“学射者弓用中,后习强弱则易也……使者劳者弓亦用中,远近可也。”
林尹注:“王、弧为强弓,夹、庾为弱弓,唐、大为中弓。”
唐张说《<玄武门侍射>诗序》:“唐弓在手,夏箭斯发。”

网络解释:

唐弓

唐弓是汉语词汇,拼音táng gōng,指周 代“六弓”之一,弓力强弱为中等多用于习射。

字义分解


读音:táng

唐táng(1)(形)(言谈)虚夸:~大无验。(2)(形)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费)。(3)(名)传说中的朝代名;尧所建。(4)(名)唐朝。(5)(名)后唐。(6)(名)姓。

读音:gōng

弓gōng(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6)(Gō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