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


拼音:miàn mù

词性:名词

注音:ㄇ一ㄢˋ ㄇㄨˋ

结构:面(独体结构)目(独体结构)

造句

他的本来面目被他的同事揭露出来了。

他伪善的面目终于暴露出来了。

经过这场大地震,整个山区可说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长期的风沙和日照使他面目黧黑。

尽管他长相俊秀,但却面目可憎。

灯光很暗,我没有看清他的面目。

人生的路,自己去书写,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过去只是经历,现在是尝试,人心是相互的,每条路都是一次冒险,每个地点都是一场奇遇。当你理解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你的生命就会是美丽的。

铁的事实剥去了他的伪装,使他露出真面目。

研究历史,是要弄清过去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温故而知新。

解释


词语解释:

面目miànmù

(1) 相貌

例面目可憎英appearance;face;features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例还其本来面目例入.世之面目。——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英look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例显出庐山真面目英colors

(4) 指面子、脸面

例愧无面目见人例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例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英self-respect

引证解释:

⒈ 面孔;面貌。

引《诗·小雅·何人斯》:“有靦面目,视人罔极。”
《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泗州被围凡七月,守城者不得寐,面目皆生疮。”
《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韩道国到家,拜了家堂,脱了衣裳,净了面目,夫妻二人,各诉离情一遍。”
丁西林《一只马蜂》:“﹝余小姐﹞姿态美丽,面目富有表情,服装精致。”

⒉ 比喻事物呈现的景象、状态。

引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沉德符《野获编·勋戚·世官》:“我本书生起家,身后子孙通塞不可知,第还我穷秀才面目足矣。”
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一:“明代《水浒》面目,遂得重睹。”

⒊ 面子;颜面。

引《国语·吴语》:“使死者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见员也。”
《汉书·王陵传》:“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於地下乎!”
《水浒传》第三七回:“众囚徒见宋江有面目,都买酒来与他庆贺。”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这样做就使我犯了罪,犯了一种没有面目见朋友的罪!”

⒋ 情面。

引《三国演义》第六六回:“云长执剑在手曰:‘休再言!此剑上并无面目。’”

国语词典:

容貌、相貌。

词语翻译

英语appearance, facial features, look德语Erscheinung (S)​, Antlitz (S)​法语caractère, aspect

网络解释:

面目 (汉语词汇)

面目,汉语词汇。拼音:miàn mù指相貌;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字义分解


读音:miàn

面miàn(1)(名)头的前部;脸:~孔。(2)(动)向着:背山~水。(3)(名)(~儿)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4)(动)当面:~谈|~洽。(5)(名)(~儿)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9)(量)ɑ)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b)用于会见的次数面miàn(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2)(名)(~儿)粉末:药~儿。(3)(名)面条:挂~|切~。(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mù

目mù(1)(名)眼睛:有~共睹|历历在~。(2)(动)〈书〉看:~为奇迹。(3)(名)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细~|纲举~张。(4)(名)目录:书~|药~|剧~。(5)(名)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中有雁形目、鸡形目等。目以下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