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ì dì
注音:ㄅ一ˋ ㄉ一ˋ
结构:避(半包围结构)地(左右结构)
解释
⒈ 亦作“避墬”。
⒉ 谓迁地以避灾祸。
引《汉书·叙传上》:“始皇之末, 班壹避墬於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羣。”
《汉书·叙传上》:“﹝班彪﹞知隗嚣终不寤,乃避墬於河西。”
颜师古注:“墬,古地字。”
《后汉书·东夷传·濊》:“汉初大乱, 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初, 粲与族兄凯避地荆州,依刘表。”
宋文天祥《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姚椿《<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⒊ 犹言避世隐居。
引《后汉书·郅恽传》:“﹝郅惲﹞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徐枋《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因避乱而迁居他乡。
字义分解
避bì(1)(动)躲开;避免:~难|~暑。(2)(动)防止:~雷针。
地读音:dì,de[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