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


拼音:bì kòu

注音:ㄅ一ˋ ㄎㄡˋ

结构:避(半包围结构)寇(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避宼"。 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避宼”。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引《庄子·让王》:“吴军入郢,説(屠羊説 )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
唐杜甫《遣兴》诗之一:“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清方文《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馀杭赋此赠之》诗之四:“我欲移家为避宼,他时不虑买山钱。”
清李调元《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网络解释:

避寇

避寇,读音为bì kòu ㄅㄧˋ ㄎㄡ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字义分解


读音:bì

避bì(1)(动)躲开;避免:~难|~暑。(2)(动)防止:~雷针。

读音:kòu

寇kòu(1)(名)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海~|外~。(2)(动)敌人来侵略:入~。(3)(Kòu)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