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là là
词性:拟声词
注音:ㄕㄨ ㄌㄚˋ ㄌㄚˋ
结构:疏(左右结构)剌(左右结构)
解释
⒈ 亦作“疎剌剌”。亦作“疎辣辣”。亦作“疎喇喇”。
⒉ 象声词。
引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把袄子疎剌剌鬆开上拆,将手帕撇漾在田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疏剌剌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我早晨里只听疎辣辣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
明李开先《宝剑记·沽美酒》:“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疎喇喇风吹叶落。”
⒊ 犹言稀拉拉;空荡荡。
引元贯云石《粉蝶儿·西湖游赏》套曲:“密匝匝那一窝,疎剌剌这几伙。”
明冯惟敏《集贤宾·秋思》套曲:“疎剌剌帐罗,虚空空被窝,凄凉凉长夜捱不过。”
状声词。形容风雨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疏剌剌风摆庭梧,淅零零雨洒荒阶菊。」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莫不是忒楞楞宿鸟惊栖不暂歇,疏剌剌花影摇风吹落叶。」也作「疏喇喇」、「率剌剌」。
字义分解
疏shū(1)本义:(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4)(动)疏忽:~于防范。(5)(形)空虚:志大才~。(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7)姓。(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剌读音:là,lá[ là ]1. 违背常情、事理:乖剌。剌谬。剌戾。
[ lá ]1. 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