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


拼音:qī yán shī

注音:ㄑ一 一ㄢˊ ㄕ

结构:七(独体结构)言(独体结构)诗(左右结构)

造句

胡勤反复地琢磨临别时董萍萍送给他的一首《叹荷藕》七言诗“老蓬落籽塘中莲,见天小荷相识难;水上叶盘大携小,泥中藕枝根缠缠”。

其诗歌艺术上富有激情,采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七言诗句式灵活多变,诗味浓烈。

这块石碑上画的是几株竹子,同时又用竹叶拼成汉字,构成一首七言诗,真是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这次书法展览上展出了他的一副草写七言诗。

唐代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成为主要的诗体,四言诗趋于消亡。

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

一只瑞兔到家园,两颊红润喜拜年;三阳开泰金光闪,四邻和谐笑开颜;五谷丰登农家乐,六弦琵琶谱新篇;七言诗句送吉祥,八喜临门祝康安!祝兔年大吉!

那说话人将木板敲了几下,说道:这首七言诗,说的是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

七言诗字数比五言、四言多,一句可以表达比较复杂、完整的意思,声调更加舒缓、悠长。

本文在对四言、五言、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发展的宏观观照中,得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

解释


词语解释:

七言诗qīyánshī

(1) 每句七个字的旧体诗,有七(.好工具)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

英a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引证解释:

⒈ 诗体的一种。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如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七言诗之始,或说出于《诗》、《骚》,或说起于汉《柏梁台》诗,说法不一,近人多以为起于汉魏。三国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七言》。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子猷诣谢公,谢曰:‘云何七言诗?’ 子猷承问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驹,汎汎若水中之鳧。’”
刘孝标注:“《东方朔传》曰:汉武帝在柏梁臺上,使群臣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始也。”
郭沫若《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比如七言诗,刚才说正式出现于曹丕的诗中,其实并不是曹丕或其他什么诗人创造出来的,最初是出现在民谣中……所以七言诗是从民间来的。”

国语词典:

一种诗体。每句七字,自唐代始盛,分七言古风、七言律诗、七言排律、七言绝句等。

网络解释:

七言诗

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字义分解


读音:qī

七qī(1)(数)数目。(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yán

言yán(1)(名)话:~语|语~|格~。(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4)姓。

读音:shī

诗shī(名)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抄|~词|~风|~集|~句|~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