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


拼音:shé tūn xiàng

注音:ㄕㄜˊ ㄊㄨㄣ ㄒ一ㄤˋ

结构:蛇(左右结构)吞(上下结构)象(独体结构)

造句

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这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好朋友。

自己此番北上,已经在水帘洞得了莫大的好处,不仅有阊阖、光棍护体,更有蛋蛋为伴,如果此时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那才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了。

但天道无常,生灵各异;人心不足,巴蛇吞象。

联讯证券首席分析师杜明学认为,成飞集成一飞冲天,在于此次重组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得到实质性突破,并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好戏。

经过路上的心情调节,徐剑星失落的心情也完全收揽了起来,自嘲的笑道,看来自己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在元杂剧《冤家债主》中,曾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词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以小吞大,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人心不足蛇吞象,特别是啊,没有权力的人,突然有了权力,或者说,想要的两样,都被占走了,让给了他一样,他就想要另一样。这世上没什么比手足相残更加叫人无奈的了。

解释


词语解释:

相传古时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经(好工具.)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

引证解释:

⒈ 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

例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国语词典:

相传古时有巴蛇能吞食大象,经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见《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身躯瘦长,而象的体形庞大,后世将这种以小吞大的情形,用来比喻人心的贪婪无度。《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看这场交易,尽有便宜,欢喜无限。正是: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也作「巴蛇吞象」、「巴蛇食象」。

网络解释:

蛇吞象

蛇吞象是一个汉语词语,曾多次出现于古文之中,意思就是一条蛇把一只大象吞了,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词语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

字义分解


读音:shé,yí[ shé ]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读音:tūn

吞tūn(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2)(动)并吞;吞没:侵~|鲸~。

读音:xiàng

象xiàng(名)哺乳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xiàng(1)(名)形状;样子:万~更新。(2)(动)仿效;摹拟:~形|~声。(3)(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他哥哥。(4)(副)好象:~要下雨了。(5)(连)比如:~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